我国新增一座“双机场”城市——地级市崛起

图片[1]-我国新增一座“双机场”城市——地级市崛起-铜马资源分享网 图片[2]-我国新增一座“双机场”城市——地级市崛起-铜马资源分享网 图片[3]-我国新增一座“双机场”城市——地级市崛起-铜马资源分享网 图片[4]-我国新增一座“双机场”城市——地级市崛起-铜马资源分享网“双机场”城市迎来新成员。

近期,江西瑞金民用机场工程顺利通过行业验收,赣州市因此成为江西乃至中部地区唯一一个拥有两座民用机场的地级市。

与此同时,新疆巴里坤大河机场也于近日投入运营,成为哈密市的第二座民用机场,也是新疆的第28座机场。

在全国范围内,已有超过20座地级及以上城市拥有两座或更多机场,成为“市市通机场”时代的先锋。

那么,“双机场”究竟意味着什么?

01

拥有“双机场”乃至“三机场”的城市数量日益增多。

我国的地级市通常覆盖广泛的市辖区、县城以及乡村,面积远超国际上的一般城市。在中西部地区,一些地级市的面积可达几万甚至十几万平方公里,而浙江省的面积仅为10万平方公里。

由于县域众多、地域广阔,加上地形复杂、资源丰富或旅游业发达,航空运输相比高铁更具性价比,因此双机场成为这些城市的必需品。

赣州便是如此。作为江西省域副中心城市,赣州面积近4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00万,均位居全省第一。

赣州市区已拥有4C级的黄金机场,即将开通的瑞金机场则是为了满足赣南山区出行便利和革命旅游胜地的发展需求。

中部地区拥有“双机场”的城市不多,但在西部地区,双机场乃至三机场已成为许多市州的标配。

例如,贵州遵义拥有新舟机场和茅台机场;云南丽江有三义国际和宁蒗泸沽湖机场;四川阿坝州有阿坝红原和九寨黄龙机场。

在新疆、内蒙古、四川等地,“3机场”地级市也并不少见。

如新疆巴州拥有库尔勒、若羌楼兰和且末玉都机场;内蒙古呼伦贝尔有海拉尔、满洲里西郊和扎兰屯成吉思汗机场;四川甘孜州有康定、格萨尔和稻城亚丁机场。

若将重庆视为一个广域市,它更是拥有5座民用机场:江北国际机场、万州五桥机场、黔江武陵山机场、重庆巫山机场和重庆仙女山机场。

然而,这些机场大多以4C/4D级支线机场定位,年吞吐量不足200万人次,多数在百万人次以内。

支线机场主要服务于区域短途出行和旅行需求,线路相对有限,但在高铁难以到达的地方,它们又是不可或缺的。

因此,这些地区可以被称为“双机场”地市,但还未达到“双机场城市”的级别。

02

哪些城市才是真正的“双机场城市”?

由于特殊的广域市区划体系,许多地市的经济数据存在一定失真,不能直接用来衡量城市综合实力。

我们所说的“双机场城市”,是指那些城镇化高度发达的市域,以4E级、4F级机场为标准,年吞吐量达到千万人次以上的城市。

据此标准,严格意义上的“双机场城市”仅有三个:上海(浦东、虹桥)、北京(首都、大兴)、成都(天府、双流)。

目前拥有五座机场的重庆,仍致力于实现“双机场”目标,而规划中的璧山机场被视为真正实现“双机场”的关键一环。

重庆的其他机场均位于郊县外围,最远的距离市中心达400公里,不属于传统城市机场的范畴。

除了重庆,还有广州、深圳、南京、济南、昆明等地正在规划双机场,但实施过程中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广州和深圳的第二机场并不设在本市,而是位于都市圈内。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位于佛山,惠州平潭机场位于惠州,它们分别承担了广深第二机场的职能。

同样,规划中的上海第三机场甚至被放置在省外的江苏南通市,作为都市圈交通一体化的一部分。

为何各地都在竞相追求双机场?

在全球化的超级“流量”入口时代,机场不仅是门户城市的标配,也是城市能级和发展水平的体现,同时也是航运物流、先进制造等临空经济的支撑。

双机场更是城市交通“枢纽”能级的体现,不仅是突破单机场流量天花板的必然选择,也是扩大城市辐射圈的最佳途径。

未来城市的竞争将是全方位的,交通能级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扩大机场、高铁、地铁网络规模是大势所趋。

03

市市通机场,谁是领跑者?

“县县通高速”已成为历史,“市市通高铁”已有12省实现,而“市市通机场”成为了新的目标。

这里的机场指的是民用运输机场,全国共有270座,不包括通用机场,后者适用于直升机、飞行汽车等。

目前,我国拥有最多民用机场的省份并非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而是集中在西部地区。

到2025年,我国民用机场数量最多的五个省份分别是:

新疆(28座)、内蒙古(19座)、四川(17座)、云南(15座)、黑龙江(14座)。

新疆和内蒙古已基本实现所有地级行政区通机场,包括地级市、自治州、自治盟。

即便如此,这些省份仍在加紧建设机场。根据规划,未来几年,新疆将拥有33座民用机场,四川22座,内蒙古也将超过20座。

西部地区之所以机场数量持续增加,是由地理环境决定的,地广人稀、地形复杂的地区,机场比高铁更具性价比。

因此,这些省份并不追求“市市通高铁”,因为没有足够的客流支撑,高铁容易变成债务的深渊。

相比之下,中部地区四通八达,纵横交错,到各大城市群的通达时间都在1000公里左右,高铁显然更具优势。

可以看到,中部地区的机场数量相对较少,只有省会机场较为突出,但在这6个省份中,有5个省份实现了“市市通高铁”。东部地区发展全面,拥有高铁、机场、高速公路、城市轨道交通和地铁等多种交通方式,实现市市通高铁已成为普遍现象。

此外,东部地区地级市之间的距离相对较近,多个城市能够共用一座大型国际机场,无需每个城市都独立建设。

例如,上海浦东和虹桥两大机场就能覆盖整个苏州市,更不必说苏锡交界处的苏南硕放机场。

类似地,广州、深圳和香港国际机场也服务于东莞,东莞并未执着于自建机场。

毕竟,都市圈的同城化趋势明显,没有必要强求机场必须建在本地。

文章来源:尔德资源分享网 https://edvjjs.cn/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0 分享